首頁 >旅游新聞

“浩克”山東,家底到底有多厚?

2024

/ 08/30
來源:

好客山東之聲

作者:

手機查看

  在即將過去的暑期,全國各大博物館紛紛爆滿,文博方向的旅行無疑成為了時下熱門的選擇。俗話說“地下文物看陜西,地上文物看山西”。

  陜西與山西這兩座文物大省,向來是中國歷史在物質層面的擔當與頭牌。但若要論及博物館,這一讓我們能夠窺見文物本源的櫥窗,在全國范圍內名列翹楚的卻是:

  山東

  前不久,在呼和浩特市敕勒川會展中心舉行的第十屆“博博會”上,中國博物館協(xié)會正式公布第五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二、三級博物館名單。

  山東省新晉升二級博物館49家,三級博物館29家。此前,國家一級博物館評估結果已于5月18日正式公布,山東新增14家國家一級博物館。

  2023年全國各博物館數(shù)量Top20省份分布。 制圖/劉耘碩

  至此,山東省共有一二三級博物館189家。其中,一級博物館32家,二級博物館81家,三級博物館76家。各項指標居全國第一位,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博物館第一大省。文化中國行,這次來山東看館!

  山東,為啥有這么多博物館?

  這個問題的正確解釋,要從濟南的山東博物館說起。1954年,山東博物館成立,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級綜合性地志博物館(遼寧省博物館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)。

  山東博物館,可以說是新中國博物館建設的標桿與模板。難怪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來到山東博物館時詩興大發(fā),如今的館名就出自他曾經題寫的詩句。

  山東博物館部分“鎮(zhèn)館之寶”。攝影/六熠 馬致遠 劉揚 遺產君,制圖/九陽

  總數(shù)量達558萬件、僅次于北京與陜西排名全國第三的可移動文物數(shù)量,是山東成為全國文博第一大省的底氣。在展示過往輝煌的傳統(tǒng)歷史博物館之外,山東各個門類的眾多博物館也堪稱是“遍地開花”。

  煙臺招遠市,自從宋真宗時期就開始了金礦開采,至今超過了1000年,是當之無愧的“中國金都”。

  在招遠的中國黃金博物館,不僅可以乘坐“礦車”來到曾經的金礦礦洞中,更能前往附近的“淘金小鎮(zhèn)”體驗淘金,淘到的金子甚至可以直接帶回家!

  名為手拎黃金,實為挑戰(zhàn)人類生理極限。如果要說到山東最為知名的“土特產”,除了煎餅與大蔥之外,青島啤酒一定榜上有名。

  灌裝的青島啤酒暢銷世界,但對于老青島人而言,只有從幾十升大桶里接出來、裝塑料袋里拎回家的“散啤”才算得上有靈魂,可以說每個青島人都有過給爸爸打啤酒的童年回憶。

  “哈啤酒,吃嘎啦(冷知識:從來沒有山東人能正確讀出蛤蜊的讀音)”是青島最為亮眼的一張城市名片,如今,坐落于青島啤酒老廠房之上的青島啤酒博物館,也已經被收錄進了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名錄。

  “齊帶山?!钡你筱蟠笫?,藏著多少寶藏?

  ▲巨型山東龍

  山東,位于我國東部沿海、黃河下游,自古以來就有著“齊帶山海,膏壤千里”的說法,足見這方土地的富庶繁盛。

  早在6500萬年前、人類尚未開始第一次直立行走之時,山東就早已成為了恐龍的樂園。在如今的山東諸城,出土過一具體長達16.6米、世界上最大的巨型鴨嘴龍化石。

  ▲保持吉尼斯世界紀錄的“諸城龍”

  當人類文明的曙光照耀華夏大地,位于山東濟南的龍山絕對是繞不過去的一個關鍵詞,代表性的黑陶,極致的蛋殼陶,最薄處的厚度不足0.5毫米,堪稱是4000多年前首屈一指的“黑科技”。

  龍山文化蛋殼黑陶高柄杯。攝影/夢物如顏,制圖/九陽

  從地理上來看,魯中山區(qū)將山東半島與其他部分隔開,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兩個文化圈。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諸侯,將周公封在山東西南的魯國,開國功臣姜子牙封在山東半島的齊國,成為山東被稱為“齊魯大地”的開端。

  漢朝畫風,突出一個抽象。上圖攝影/動脈影 下圖攝影/李文博,制圖/東子

  魏晉時期,不同民族與文化間的碰撞,以及在亂世中人們尋求精神寄托的愿望,催生了佛教藝術的空前繁榮。

  北齊統(tǒng)治下的青州遠離戰(zhàn)亂、物阜民康,佛教藝術在這里蓬勃發(fā)展。1996年發(fā)現(xiàn)的龍興寺佛造像,堪稱20世紀佛教藝術考古最重要的發(fā)現(xiàn)之一。青州市博物館也是國家首批一級博物館中唯一的縣級博物館。

  綻放千年的“青州笑”。上圖攝影/南山禪 下圖攝影/動脈影,制圖/九陽

  隋唐開始,隨著科舉制的誕生,山東人就開始“卷起了”其他地方的考生,可見,山東大漢的彪悍與刻在骨子里考編記憶,早在隋唐就已經形成了。嘻嘻~

  唐三彩盤。 攝影/六熠,制圖/九陽

  全漕運道圖。來源/歷史地圖網,設計/東子

  山東,可以被稱之為是我國擁抱海洋的開端。時間邁入近代,青島、煙臺與威海相繼開埠通商,成為中國北方的重要港口。在甲午戰(zhàn)爭博物館存留著那段難忘的歷史。

  全國最有文化的省份

  山東一定有發(fā)言權!

  山東的歷史,物質上或許沒有陜西與山西這般燦爛,但在思想與文化層面,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日常的言行舉止。

  尼山圣境巨型孔子雕塑。圖/TO旅行記

  說起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山東人,那么孔夫子一定當仁不讓。在孔子去世百余年后,齊桓公田午創(chuàng)辦稷下學宮,堪稱中國最早的智庫與高等學府。

  海岱之間的齊人“冠帶衣履天下”,以一份雍容儒雅的氣度引得天下賢士斂袂向往。孟子、荀子、鄒子……諸子百家間不同的學說與觀點在這里碰撞交鋒,構建了人類歷史上的軸心時代。

  俯瞰曲阜孔廟全景。攝影/李文博

  孔子生前宅邸——孔廟與孔府,歷朝歷代接受了無數(shù)帝王的悉心維護與豐厚賞賜,成為了一座“活著的博物館”。

  孔廟舊藏明朝漢服,獨屬于中華民族的最炫時尚。攝影/動脈影

  孔子曾言,登東山(嶧山)而小魯,登泰山而小天下。自從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以來,前往“五岳獨尊”的泰山封禪,就成為了皇帝們向上天“匯報工作”的最佳選擇??珊0尾桓叩奶┥?,為什么會成為五岳之首?

  因為這里向來處于中原王朝統(tǒng)治的核心位置,加上泰山坡度平緩易于登臨。畢竟古代的皇帝是去封禪的,并不是去挑戰(zhàn)極限的。

  碧霞祠與泰山。攝影/董昊

  古時的黃河流向不定,北至河北南至淮河,每次改道必定會造成數(shù)千里范圍內的滔天洪水。橫亙在山東中部的泰山,令黃河“避而遠之”,實實在在地庇佑住了一方百姓平安——它確實值得被視為萬民敬仰的精神圖騰。

  賽博孔子。攝影/盧文

  巍巍泰山、湯湯黃河勾勒出了山東大漢昂藏挺拔的脊梁,但山東人又是內秀的。當行走于如今山東各大城市,尤其是濟南的大街小巷,總能聽到一個無關年齡與性別的統(tǒng)一稱呼:“澇嬸兒(老師兒)”。

  尊師重教、尊老愛幼等發(fā)源自孔孟之鄉(xiāng)的傳統(tǒng)美德,早已超脫地域的限制,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。

責編:劉國郁


審簽:臧文博

責編:劉國郁


審簽:臧文博

相關推薦 換一換